民族学一级硕士点

景燕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08



景燕春,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访问学者(2025)。现为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公益慈善研究专委会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服务学习专委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研究专委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一级学科的“人类学与世界民族”二级方向,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海外华人与侨乡慈善研究、慈善历史与文化研究、口述史、田野调查与海外民族志等。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中国侨联研究课题2项、政府部门和基金会委托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Religion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民族学田野工作专题》《公益社会学导论》等;主讲本科生课程《民族学概论》《社区研究》等。

主要学术成果:

1.著作与论文

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1941-1945)口述史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

华人善堂的历史转型与当代发展——以旅港顺德绵远堂为例。中国非营利评论(vol.30),2022(02)(CSSCI集刊)

Seculari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aith-Based Community: Ethnography of the Religious Charity of Baha’i in Macau. Religions ,2020(11)(A&HCI,一区)

以善为缘:绵远堂与顺德华人慈善网络。载朱健刚等主编,《广府文化慈善拼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移民与慈善。载朱健刚、武洹宇(主编),《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Push and Pull: a Cas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Diaspora Philanthropy.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2019(11)。

澳门新兴宗教的宗教信念与慈善实践:以澳门巴哈伊为例。当代港澳研究,2019。(CSSCI集刊)

华人移民慈善的动力机制:以广东侨乡顺德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4),68-75。(CSSCI)

2.主要承担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侨乡慈善的文化逻辑和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BMZ041)(2022-2026,20万)

省部级课题,中国侨联研究课题(2019-2021),“移民、慈善与跨国网络建构:关于旧金山行安善堂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020-2022,5万)

宁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华侨慈善与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广东顺德为例”(2018-2020,1.2万)

委托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2022,7万)

委托课题,“海外华侨华人捐赠研究”(2023-2024,10万)

委托课题,“宁夏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观察”(2024,5万)

3.主要学术职务

中国社会学会公益慈善研究专委会理事、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服务学习专委会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保障学会慈善研究专委会理事

上一条:郑敏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80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