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更多
12 /2025-04

媒体报道: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揭牌

媒体报道: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揭牌新华社: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11日正式揭牌,将为高校和全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以“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借助创新理论、生动案例、文化符号、数字技术及珍贵文物档案,全方位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实践成果、宁夏各民族交流脉络,以及宁夏创建示范区的成就经验和学校在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成果。揭牌仪式后,嘉宾与师生共同参观了基地展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据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括“各民族共创中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史话”“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宁夏实践”“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成果”“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物展”“中华文化符号文创展厅”“虚拟仿真数字体验中心”等多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展厅。(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记者:艾福梅)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92961?d=...

27 /2024-11

我院教学成果入选“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

我院教学成果入选“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11月2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涵盖标杆案例107个、优秀案例181个、特色案例311个。由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申报的《让西夏历史文化“活”起来——“冷门绝学”通识课程的数字教育改革探索》成功入选特色案例。据活动纲领介绍,本次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引领性、创新性,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实践案例,聚焦新质生产力,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自2018年以来,我院教学团队开始面向校内各专业学生开设西夏学通识选修课,并相继录制慕课,制作知识图谱,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采集虚拟现实场景,主动研究数字化赋能“冷门绝学”通识课程教学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课程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学通识课教学过程中的深度运用,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具备数字人文底蕴的跨学科人才

26 /2024-11

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全...

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全区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结业式暨结业作品展在宁夏大学举行 10月25日,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宁夏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结业式暨结业作品展在宁夏大学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由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承办。培训班授课专家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志斌、宁夏大学副校长聂丹先后在结业仪式上讲话,对此次培训活动的专业授课、高效组织和创作研发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培训工作达到了“强基础、拓眼界、增素养”的目标。同时对学员的积极参与及工作团队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结业仪式由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部长、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主持。结业式上学员代表分享学习心得和未来计划,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努力推出创意新颖、技艺精湛、内涵丰富的作品。结业式前,马盛德研究员为全体培训班学员进行题为《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深入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指出非遗是世代相传的,是社区群体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的再创造的。马盛德研究员结合近20...

14 /2024-11

“多卷本《宁夏水利通史》编纂”开题会暨“中国北...

“多卷本《宁夏水利通史》编纂”开题会暨“中国北方水利史研究的问题、路径和方法”学术座谈会在我院举行2024年11月9日上午, “多卷本《宁夏水利通史》编纂”开题会暨“中国北方水利史研究的问题、路径和方法”学术座谈会,在怀远校区怀远楼514成功举办。此次开题会暨座谈会,邀请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辛德勇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孙竞昊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张俊峰教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历史文化事业部宋建娜主任莅临出席。会议伊始,杜建录教授致辞介绍与会专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将这一专项统筹项目交给民族与历史学院来承担,相信借助这一项目的开展,未来能够带动宁夏水利史乃至历史地理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联合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原副院长、宁夏大学原副校长王忠静教授讲话指出,“多卷本《宁夏水利通史》编纂”项目紧密贴合党和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要求,是水利和历史学科融合推动新时期区域水利史研究新方式的重要尝试,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接下来的课题组汇报环节,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辛德勇教授主持。项目执行负责人高正亮老师首先代表课题组就项目缘起、修撰可行性、中国区域水利史修撰现状、基本修撰原则、组织结构与规模、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主旨汇报,并介绍了《古代史卷》章节目录安排;分卷...

31 /2024-10

历史系世界史暨历史教学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活动

历史系世界史暨历史教学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活动2024年11月23日,在新学期期中阶段,历史系世界史暨历史教学教研室召开“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会”基层教学组织活动,本次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系统汇总预评估阶段所收集到的反馈与建议,以此为契机,激励并鞭策教研室全体教师深化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为即将于下个月展开的正式评估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本次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由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孙柳老师主持,孙柳老师结合学院杨文笔院长会议的基本精神,经过细致回顾预评估阶段评估专家所提供的宝贵反馈意见,特此提醒所有教师,务必针对专家指出的各项问题,深入反思并积极调整优化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方式。请各位教师严格对标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标准与要求,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正式评估的准备工作之中,确保我们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评估挑战。张淑红老师基于预评估专家所提供的反馈与建议,对标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严格标准,系统梳理了自身授课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并予以改进的问题点。张新军老师对自己为迎接正式评估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并表示将严格按照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方式进行积极的调整与优化。张启龙老师作为23级历史班(师范)班主任,着重谈到了自己向班级同学们介绍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评估的目的、意义,呼吁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评估准备中来,共同努力,为即将到...

12 /2025-04

媒体报道: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揭牌

媒体报道: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揭牌新华社: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11日正式揭牌,将为高校和全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以“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借助创新理论、生动案例、文化符号、数字技术及珍贵文物档案,全方位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实践成果、宁夏各民族交流脉络,以及宁夏创建示范区的成就经验和学校在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成果。揭牌仪式后,嘉宾与师生共同参观了基地展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据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括“各民族共创中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史话”“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宁夏实践”“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成果”“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物展”“中华文化符号文创展厅”“虚拟仿真数字体验中心”等多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展厅。(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记者:艾福梅)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92961?d=...

27 /2024-11

我院教学成果入选“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

我院教学成果入选“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11月2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涵盖标杆案例107个、优秀案例181个、特色案例311个。由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申报的《让西夏历史文化“活”起来——“冷门绝学”通识课程的数字教育改革探索》成功入选特色案例。据活动纲领介绍,本次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引领性、创新性,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实践案例,聚焦新质生产力,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自2018年以来,我院教学团队开始面向校内各专业学生开设西夏学通识选修课,并相继录制慕课,制作知识图谱,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采集虚拟现实场景,主动研究数字化赋能“冷门绝学”通识课程教学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课程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学通识课教学过程中的深度运用,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具备数字人文底蕴的跨学科人才

通知公告 更多

学术讲座

  • 成果掠影
  • 基地掠影
  • 岁月掠影
  • 校友风采
成果掠影 更多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80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