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
2025朔方论坛2025年第8讲(总第138讲)报告题目:吐鲁番“苏公塔”碑合璧碑记及其相关问题报告人: 王希隆教授报告人单位:兰州大学主持人:白建灵教授报告时间: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14:30-17:30报告地点:怀远楼718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王希隆,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民族史》首席专家,《西域研究》等刊物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出版著作、译作13部。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转载,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奖励。报告摘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其父——清朝吐鲁番王府第一代郡王、大清辅国公、参赞大臣额敏和卓维护祖国统一的卓著功勋而建。苏公塔默默屹立在吐鲁番这片绿洲上,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沧桑,见证着吐鲁番的繁荣昌盛,新疆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的惊人崛起,也见证了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民族魂、爱国心。敬请广大师生准时参加。特此通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2025年10月23
1710
2025朔方论坛2025年第7讲(总第137讲)报告题目: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报告人:赵芳 中教一级报告人单位:银川市第九中学主持人:孙柳 讲师报告时间: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9:00-12:00报告地点:怀远校区逸夫楼一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赵芳,现任银川九中课程教学处主任,高中思政教师。作为国家首批公费师范生,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先后荣获银川市、自治区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绿色课堂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自治区精品课一、二等奖。银川市第十八届、第十九届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自治区“互联网+”教学应用案例论文评比一等奖。教育随笔《这条小鱼也在乎》、《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四种素养》在《银川教育》发表。参加银川市、自治区课题研究各2项。先后担任银川九中团委副书记、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德育处主任、课程教学处主任,被授予银川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金凤区优秀教师、银川九中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最珍贵的“软实力”,大学毕业生如何转化身份,站上讲台?如何从容成长站稳讲台?普通高中学校一日教学常规有哪些?如何在从教过程中保持对讲台的热爱,对教育的敬畏?报告主要围绕新入职教师职业规划、身份转换、班级管理、教学常规要求等从初次邂逅——从迷茫到明晰;探索之路——从效仿到创新;专业成长——从入门到骨干三个部分与大家分享。助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在专业成长中遇...
2006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六讲 报告题目: 中华民族研究的百年学术史报告人:张福强 副教授报告人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主持人: 杨文笔 教授报告时间: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14:30~17:30报告地点:怀远楼718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张福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术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在人生的天平上:吴泽霖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学科史考察》等2部,先后在《民族学刊》、《湖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托举工程,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青年专家。 报告摘要:主要对中华民族研究的百年学术史进行回溯,从中梳理中华民族研究的阶段性、时代性特征。这一主题的研究集聚了学者们的学术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从概念角度,便有三个事件值得特别关注:一是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二是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首次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引发学界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大讨论;三是1988年,费孝通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提出“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这对我...
2006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五讲 报告题目: 人类学学科思维与饮食人类学实践报告人:马建福 教授报告人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主持人: 杨文笔 教授报告时间: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8:30~11:30报告地点:怀远楼718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马建福,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人类学、区域国别学及民族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日常生活的文化参与》等7部,译著5部,先后在《西北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宁夏社科奖二等奖等3项。报告摘要:食物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食物作为生物性与文化性交织的产物,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饮食实践在传播与共享中建立、维系共同的饮食文化。而共创共有共享的中华饮食文化连接着国民的心,强化其归属感、认同感。透过对地方区域社会中不同群体间日常生活中饮食实践的考察所表现出来的互动与共生,有助于多民族国家建立并维持超越家庭和社群的社会关系,共同饮食文化及实践在共同体建设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敬请广大师生准时参加。特此通知!宁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
0506
2025朔方论坛2025年第6讲(总第136讲) 报告题目:有“备”无患——例谈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报告人:陈宝利 中教高级报告人单位:银川市第九中学主持人:张启龙 教授报告时间: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15:00-18:0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研讨室报告人简介:陈宝利,历史学硕士,博士在读,中学高级教师,银川市优秀教师,银川市教育系统技术标兵,宁夏大学历史教学论硕士学位点校外导师,贵州师范大学2025年历史教学论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多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学科优质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银川市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在《三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兵团日报》等刊物、报纸发表。主持、参与自治区、银川市基础教育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2项。 报告摘要:备课作为中学教师的核心专业技能,其关键在于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石。本报告主体框架由四部分构成:第一板块聚焦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编纂背景,剖析新时代背景下教材承载的育人使命与历史价值,明确教学设计的战略导向。第二板块深度解构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系统阐释思维认知发展的五个层级理论,指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划分教学重难点并设计实施策略。第三板块着重解析课程要素的有机整合,强调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80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